Author Archives: Hnair

微軟釋出 Windows 10 「延命方案」,將逐步推送擴充安全更新註冊按鈕

對於仍打算持續使用 Windows 10 的使用者來說,微軟近期釋出一項重要變動:用來註冊擴充安全更新(Extended Security Updates,簡稱 ESU)的「立即註冊」按鈕,正逐步在更新介面中推出。

這個按鈕預計會出現在「設定 > 更新與安全性 > Windows 更新」頁面中,「檢查更新」按鈕下方。然而目前多數使用者仍未看到這項選項,微軟強調這是採漸進式推送策略,預計在 Windows 10 正式停止支援(EOL)前,所有使用者都會看到。

「立即註冊」功能逐步開放,有些使用者已可見

根據 Windows Late 網站報導,這項註冊功能目前已經對部分使用者開放。微軟也在 2025 年 7 月的更新說明中指出,有部分使用者曾遇到點擊「立即註冊」後啟動註冊精靈時,視窗意外關閉的問題,目前已修正。

在 2025 年 8 月 KB5063709 累積更新中,這個按鈕正式開始顯示。不過仍有不少使用者表示未看到該按鈕,因此無法完成 ESU 訂閱。

微軟回應指出,只要系統有安裝最新更新,按鈕會自動出現,使用者無需額外操作。

ESU 計畫分為兩類,個人用戶僅需 30 美元

目前微軟提供兩種 ESU 計畫:

  • 企業版:供 IT 部門大量部署,需透過 Volume Licensing 管道申請。
  • 個人版:針對一般使用者,每年付費 30 美元(約新台幣 960 元)即可取得一年安全更新,且不需要 Microsoft 帳號,僅需使用本機帳戶即可啟用。

若使用 Microsoft 帳戶,還可將系統設定同步至 OneDrive,自動完成 ESU 啟用;甚至可以使用 1,000 點 Microsoft Rewards 點數兌換訂閱。

註冊流程也非常簡單,只需將裝置登入微軟帳戶,即可為最多 10 台電腦啟用 ESU 授權。

訂閱期限至 2026 年 10 月,逾期將無法再更新

使用者可即刻完成註冊,也可選擇在 2026 年 10 月 13 日前任何時間註冊。但若超過期限未訂閱,該裝置將不再收到任何更新(包含安全性修補)。

不註冊也仍可繼續使用 Windows 10,只是微軟已經開始在系統內大量推播升級 Windows 11 的全螢幕廣告,干擾使用體驗。

需注意的是,即使付費訂閱了 ESU,微軟也不提供技術支援,僅限提供安全性更新。

阿斗不抖了?美政府入股英特爾10%股權 陸行之曝後面川普超狠五殺招

近日美國川普政府同英特爾達成協議,以過去政府已批准的相關補助款作為資金來源,順利取得英特爾的10%股權,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23)日在臉書上發表其看法,並嘗試以美國政府的角度出發,提出五種拯救英特爾的可能方式。

關於美國政府取得英特爾的10%股權一事,陸行之直言:「又一例新聞變事實,川爺今天宣布美國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今早收盤24.8),4.333億股(88.7億美元),折價拿下阿斗近9.9%股份,Intel說美國政府目前是被動投資人,也不會有董事會席次,同意目前董事會成員」

然而,他也補充,「我們覺得以後很難說,要看陳立武總的執行方向是否與美國政府一致,要是營收獲利遲遲沒有改善,美國政府不派人進入董事會才奇怪勒。」

隨後陸行之也表示:「我們該想想,美國政府無償補助變有償入股拿了阿斗9.9%股份,之後一定會想盡辦法救阿斗,阿斗會華麗轉身變成美國半導體製造的唯一希望嗎(The One)?其他以為拿了無償補助的公司是否也被要求比照辦理?」

陸行之試以美國政府的角度提出以下五種救助英特爾的可能方向:

1.還沒正式宣布有針對性的半導體關稅?豁免條件會不會從美國製造變成美國製造加美國持有(OMG,最好不要發生)?

2.先分割製造把美國客戶及神山拉來入股及提供技轉?還是不計代價加碼資本開支跟神山力拚18A及以上更先進製程?

3.還是來個美國版國產替代比例提升政策,要求美國客戶提高使用「美國持有公司在美國製造」的半導體產品比例?

4.更狠的是限制阿斗非美競爭者採購美國設備,材料,EDA tool等美國技術(這招太狠,短期應該不會發生)。

5.反托拉斯大刀出手?這大概率要等到阿斗扶不起來才會出手

輝達即將重大發佈!機器人新大腦來了,多家投行加碼人形機器人浪潮

全球機器人革命又將加速!輝達剛剛發佈消息,CEO 黃仁勳將於8 月 25 日發佈“機器人新大腦”產品,全球市場期待這或將催化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

輝達發佈的視訊顯示,黃仁勳寫下“給機器人,享用你的新大腦!”的寄語,並由機器人“親手接過”禮盒,暗示輝達將在機器人智能化上迎來一項重磅突破。

今年以來,輝達在機器人方向頻頻出招:

  • GTC 2025:推出全球首個開放式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 N1,並配套物理 AI 作業系統、Newton 模擬引擎、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等關鍵工具,加速機器人學習與部署。
  • SIGGRAPH 2025:發佈 Omniverse NuRec、Isaac Sim 5.0、Isaac Lab 2.2 等模擬與合成資料工具,進一步縮短機器人“從虛擬走向現實”的路徑。
  • 硬體層面:市場預期輝達將於 2025 年推出Jetson Thor系列邊緣計算平台,為人形機器人提供專用 AI 大腦,最佳化推理與控制能力。

由此,輝達正逐步建構起涵蓋基礎模型 + 模擬平台 + 專用硬體的完整機器人生態體系。

輝達11月推出類人機器人

此前消息稱,今年11月,輝達預計還將展示其與富士康(Foxconn)合作生產的首款人形機器人。
NVIDIA現在將其平台應用於機器人技術,將LLMs和機器人控制“大腦”直接嵌入類人系統中。
富士康已經是輝達(NVIDIA)Blackwell AI伺服器的主要生產商,它也將生產機器人,早期培訓主要集中在工廠和物流中心等工業環境。
富士康計畫在美國與其Blackwell Ultra生產線一起生產。

黃表示,物理人工智慧的影響可能比生成人工智慧“大得多”,因為類人機器人將觸及日常生活,從商業到工業應用。

美國銀行預測,2030 年全球年銷量將達100 萬台,2060 年累積量可能超過30 億台,成本預計從3.5 萬美元降至1.7 萬美元,並認為特斯拉、輝達與 Meta 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摩根士丹利認為,到 2050 年,全球累計使用量將達10 億台,市場規模約5 兆美元;中國將率先實現大規模應用,到 2050 年在華部署量或達3.023 億台,美國則約7770 萬台。

高盛預計,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380 億美元,行業出貨量達140 萬台(主要為工業用途)。

Morningstar預測,未來十年將有200 萬台機器人投入工作崗位,到 2050 年則達3 億台,以緩解全球勞動力缺口。

納斯達克發佈的 HTF 資料顯示,2023–2033 年市值有望從24 億美元增長至1140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過40%。

UBS預計,到 2050 年市場規模將達1.4–1.7 兆美元,受益最大環節包括自動化、半導體、電池、稀土材料等,輝達、TSMC、特斯拉領跑相關類股。

金融時報(FT)援引高盛、Bernstein 和花旗等研究機構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比肩智慧型手機和新能源車的產業意義,全球規模可達上千億甚至兆美元級,2040–2050 年銷量或突破數億台。

在投行紛紛上調預測、播撒“機器人時刻”預期之際,輝達即將發佈的“機器人新大腦”或正站在風口,成為行業起飛的催化劑之一。

定位尷尬陷兩面夾殺!iPhone 17 Pro恐成史上最難賣一代

蘋果新一代iPhone 17系列不到三週時間就會亮相。根據傳聞,今年將取消Plus機型,全新陣容為iPhone 17、iPhone 17 Air(暫名)、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不過,有分析指出,其中的iPhone 17 Pro因定位尷尬,恐成為「史上最難賣」的一代。

部分觀點指出,儘管Pro系列向來熱賣,但今年的iPhone 17 Pro可能會受到嚴重的雙重夾擊。首先,全新的iPhone 17 Air以超薄設計為最大亮點,機身厚度僅約5.5mm,成為歷代最薄的iPhone,雖在相機、電池等規格上有所妥協,依然有望吸引追求新奇的果粉。

另一方面,iPhone 17 Pro Max則坐穩頂規旗艦的位置,尤其是續航最強、相機最強的優勢,即使價格最貴,依舊被看好能衝出銷售佳績。

換句話說,今年果粉的選擇將更為分化。若是以價格實惠為主要考量,iPhone 17會是最直覺的選擇;若追求設計上的突破和新鮮感, 勢必會轉向iPhone 17 Air;而在意頂規體驗的用戶,則會將目光鎖定在iPhone 17 Pro Max。如此一來,iPhone 17 Pro反而缺乏明確賣點,外界質疑可能成為「最尷尬、最難賣」的Pro機型。

不過,以上說法仍屬於市場推測,最終買氣如何,仍得等新機上市後才能見分曉。

輝達在跌撞殺出血路 美中科技戰進入新階段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透露,公司正開發一款旨在銷往中國的新型電腦晶片,並獲川普政府許可,外媒分析報導輝達如何在美中貿易戰的風雨中殺出血路,也標誌著關於美國應如何與中國科技雄心競爭的長期爭論,已進入了最新階段。

晶片競爭的理由有時會改變,美國官員可能會引用國家安全、人權或純粹的經濟競爭,但手段始終如一:出口管制,或威脅實施出口管制。

輝達相信,最終可以從中國人工智慧晶片銷售中獲利500億美元。但迄今為止,由於前拜登總統政府施加的限制,以及現任川普總統在談判達成交換條件協議之前進一步強化的限制,輝達的計劃一直受到阻礙。

晶片出口管制是如何開始?中國擁有自己的晶片代工廠,但這些工廠歷來只供應用於汽車和家電的低階處理器。從2014年開始,中國政府試圖透過一項新的「大基金」來改變這種狀況,該基金向數百家半導體公司投入巨額資金。

同時期,從川普第一任期開始,美國政府開始切斷中國取得越來越多用於製造電腦伺服器、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應用晶片的工具。

中國尤其惱火的是,它被禁止購買荷蘭艾斯摩爾(ASML)生產的一台機器,該機器利用紫外線將電路蝕刻到矽片上。這些限制阻礙中國透過在矽晶片上更緊密地封裝電晶體來提高速度和效率的努力。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成為貿易緊張局勢的公開代言人,美國聲稱其產品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這成為爭奪經濟和技術主導地位的更廣泛鬥爭的背景。

拜登加大晶片限制力道。拜登總統在2021年就職後維持這些限制,並進一步加強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阻止向中國出口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和工廠設備。川普在2020年表示,美國政府收緊了限制,阻止華為取得晶片技術,同時他也威脅要以類似理由封鎖TikTok。

這些事情影響加州晶片製造商輝達在中國的銷售,該公司是人工智慧技術所需專用晶片的領先設計者。在2022年首批限制措施生效後,包括輝達H100在內的晶片被封鎖,而該公司設計一種新型晶片,但其先進程度不足以達到限制門檻。

拜登政府於2023年升級限制措施,以阻止這些新型晶片的銷售。隨後,輝達再次推出可能流入中國市場的新型晶片H20。

然而,川普在H20問題上的反覆無常,川普於4月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暫停向中國出售H20和其他先進電腦晶片,但輝達和超微於7月透露,華府將允許他們恢復銷售用於人工智慧開發的晶片。在2月至4月期間遭受45億美元財務損失後,輝達估計,中國的出口限制將使公司在5月至7月期間再損失8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

錯失良機促使黃仁勳努力說服川普和其他政府官員,這些限制措施對美國弊大於利。他表示, 「問題不在於中國是否會擁有人工智慧,它已經擁有了」。

黃仁勳在5月底的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問題在於,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市場之一是否會在美國平台上運作。保護中國晶片製造商免受美國競爭只會增強它們在海外的實力,削弱美國的地位。

川普最近表示,他將批准一款基於Nvidia Blackwell架構的晶片,該晶片的性能比該公司的頂級產品差30%到 50%。

部分知情人士稱,最近幾週,輝達已向美國官員展示該產品的不同版本。相關討論始於今年早些時候,在川普發表評論之前,其中包括一款性能達到峰值約 80% 的晶片。該公司還指示其在台灣的合作夥伴台積電領先製造商專注於下一代產品。

Windows 11更新爆SSD消失災情

Windows 11更新又爆災情了!微軟近日釋出8月的Windows 11 24H2(KB5063878)更新,原本是為了解決遊戲效能問題,沒想到卻引發大規模的SSD(或HDD)硬碟故障。

部分Windows 11用戶反映,在安裝更新後,SSD突然從系統中消失,情況較輕者,重新開機就能恢復,但嚴重者則可能面臨整個SSD掛掉、資料全無,就算移除更新也救不回來。

該災情最早由日本玩家發現,在更新《電馭叛客2077》等遊戲後出現相關問題。微軟已承認這項錯誤,但僅表示正在和合作夥伴展開調查。

據了解,這並非特定品牌SSD的瑕疵,各大品牌皆受波及,像是SanDisk、ADATA、Kioxia和Corsair等,因此問題根源是來自Windows更新本身。目前推測的觸發條件為SSD使用率超過60%容量,以及進行50GB以上資料的連續寫入。

微軟至今尚未確認問題原因,也還沒有釋出修復方案。專家提供用戶暫時自保的建議,若已安裝此更新,務必避免一次進行大容量資料傳輸;尚未安裝的用戶則暫緩。無論如何,都請提前做好資料備份。

事實上,這次更新狀況連連,不僅爆出SSD災情,還可能造成NDI(網路設備介面)串流異常,以及導致AutoCAD系列軟體無法啟動。